你有没有想过创通网,超市里那块牛肉的“国籍”咋就悄悄变了?前几年,美国牛肉还摆在货架C位,如今却被巴西、阿根廷的货挤得没影儿了。这是咋回事?美国挥着关税大棒,想给中国点颜色瞧瞧,结果供应商们却争着抢着敲中国的大门,巴西牛肉流水线24小时轰鸣,阿根廷直接搞起了“牛肉周”促销,连俄罗斯都端着“西伯利亚牛肉”来分杯羹。这背后,是美国农业出口的滑铁卢,还是中国市场魅力太大?我看,这场关税战,中国的底牌比谁都硬,可也得说句公道话,美国这招,多少有点“搬石头砸自己脚”的味道。
走进上海一家超市,老王家的主妇小李正挑牛肉。她发现,往常的美国牛肉不见了,货架上全是巴西和阿根廷的货,价格还便宜了两成,品质也嫩得能掐出水。小李乐了:“这巴西牛肉,煎一煎,香得隔壁小孩都馋哭了!”这可不是小李一家的事儿。2024年前五个月,巴西对华牛肉出口猛增到67万吨,占了中国市场的47%,阿根廷也不甘示弱,出口额涨了35%。
巴西那边,JBS公司的工厂直接开足马力,24小时不带停的,工人三班倒,就为把牛肉塞满中国的冷链货轮。阿根廷更会玩,6月在上海、广州办了个“阿根廷牛肉周”,请来电商大佬和餐厅老板,现场烤牛排,香气飘了三条街,订单直接翻倍。
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明教授说了:“南美牛肉又便宜又稳,美国那点高端货,根本拼不过。”我看,南美这架势,活脱脱是“趁你病,要你命”,但也得承认,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,谁不想咬一口?
别以为中国只是坐那儿等着供应商送货上门,人家早就在全球下了好几步棋。2023年底,中国海关跟巴西、阿根廷签了冷链物流协议,检疫流程一简化,上海洋山港的冷链货轮吞吐量直接涨了40%。从里约热内卢到上海,巴西牛肉的运输时间愣是缩短到25天,货到手新鲜得跟刚宰的似的。
更狠的是,中国企业直接“走出去”。双汇集团在巴西圣保罗州砸了3亿美元,建了个牛肉加工厂创通网,2025年投产后,年产20万吨,全都直供中国。这厂用的是中国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,还跟当地牧场签了长期合同,稳得一批。复旦大学的张华教授点评:“中国这套基建+投资的组合拳,打得全球供应商心动。”
我看啊,中国这招有点“请君入瓮”的意思,但也得说,美国要是早点醒悟,也不至于让中国把供应链攥得这么牢。
你以为供应商只送牛肉?他们还送来了对人民币的信任。2024年第二季度,跨境人民币支付量同比暴增89%,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直接在合同里加了“人民币结算优先”的条款,泰国的大米商也跟着凑热闹。泰国一个叫阿南的米商跟我算了笔账:“用人民币结算,汇率不折腾,货款到手快,省心!”
这事儿还不止泰国。智利铜矿、澳大利亚铁矿,甚至连越南的咖啡豆,都开始用人民币交易。中国人民银行的王强研究员说了:“人民币国际化,削的就是美元的霸权。”这话听着解气,可我得说句实在的,人民币这势头,确实让供应商觉得“靠中国,准没错”。想想一个泰国农民,货款提前到手,乐得合不拢嘴,这不比美元结算那套繁琐流程强多了?
美国这边掉链子,俄罗斯可没闲着。2024年2月,俄罗斯农业部长德米特里·帕特鲁舍夫跑来北京,拍胸脯说要给中国加1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和5万吨牛肉。西伯利亚的牧场成本低,牛肉品质还杠杠的,俄罗斯直接在电商平台推“西伯利亚牛肉”品牌,评论区全是“真香”。
金砖国家也没闲着。2023年,巴西总统卢拉访华,签了一堆农业合作协议,还打算在巴西建中资冷链物流中心。北京大学的赵颖教授说了:“金砖国家的抱团,让中国供应链稳如泰山。”
我看,这局面有点“墙倒众人推”的意思。美国想孤立中国,结果反倒把金砖国家推到了一起。中国的市场,硬是成了全球供应商的“香饽饽”。
从超市货架到冷链货轮,从人民币结算到金砖合作,中国在这场关税战里,硬是把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出击。想吃牛肉?巴西、阿根廷、俄罗斯的货随便挑,品质不输美国,价格还亲民。做生意?用人民币结算,省时省力,全球供应商都点头。
对咱们消费者来说,赶紧去超市瞧瞧南美和俄罗斯的货,省钱又好吃;对企业来说,抓住人民币结算的东风,国际市场有得赚。美国关税战没压住中国,反倒让全球供应链更热闹,中国这贸易中心的地位,算是坐得稳稳当当。
供应商自己找上门,这底气,还用多说吗?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创通网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第一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